正當全球金融危機持續,制造業企業紛紛“喊冷”的時候,以電動自行車起家的浙江綠源集團卻從這場危機中獲利頗豐。今年頭兩個月,綠源集團實現銷售總額2億余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50%。該公司董事長倪捷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采訪時說:“是農民工返鄉就業拉動了電動自行車的消費。”
“電動車也下鄉”
家電下鄉、汽摩下鄉被認為是眼下拉動農村消費市場的一項重要舉措。綠源集團的核心產品——電動自行車并不在下鄉產品目錄中,然而倪捷卻不想就此罷休,他在綠源集團內部搞起了“民間版”產品下鄉。
倪捷向記者介紹說,目前我國農村地區電動自行車保有量約為5000萬輛,其中大部分集中在江蘇、浙江、江西、湖北、安徽等南方地區。北方市場存在巨大的潛在消費能力。綠源集團自2006年開啟農村市場以來,“消費群體重點指向中低收入者、農民工”。
2008年,倪捷又把目光投到了革命老區沂蒙山,投資3億元在山東省沂南縣興建電動自行車產業園,該園區占地260畝,計劃年產電動自行車100萬輛,實現產值20億元。
倪捷說,以農村現有的交通設施和農村人口的實際購買力而言,電動自行車比較適合作為人們出行和簡單運載的交通工具。農民工打工的地點基本上集中在鄉鎮或城鄉接合部,一輛電動自行車完全可以圓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夢想。以一個從事家政服務的打工者為例,一般收入為6-8元/小時。假設他的客戶分布在城市的東南西北不同方向,如果騎自行車,他一天最多只能服務1-2個客戶;用上電動自行車,他就能夠服務3-4個客戶,一個月下來,就多增加300元左右的收入。
“基于電動自行車的某些生產工具特性,早就應該面向廣大農村市場了。現在‘下鄉’拓市場有些亡羊補牢。”倪捷告訴記者,他曾經算過一筆賬:一輛6000元左右摩托車每天的綜合使用成本,是一輛3000元左右的電動自行車的5倍。而電動自行車比普通自行車節約交通時間292小時/年,如果按每小時可以增加收入6元來計算,1輛電動自行車最少可以讓使用者增加年收入1752元。
倪捷認為,正是這些實際的益處,讓綠源集團的電動自行車銷量能夠逆勢上升。
已研制成功電動汽車樣車
“推動綠色能源,發展輕便交通是我們的方向,從‘綠源’的命名就能看出”。倪捷告訴記者,創立于1997年的綠源集團,今年迎來了第一個“本命年”,提出了“二次創業”的口號。
UGB(United Green Battery ,即綠色電池聯盟),就是其中的一項重要工程。通過UGB,綠源集團可以在全國范圍內為不同的消費者提供各種專業電池,并進行檢測和修復;同時與優質再生鉛企業聯手,確保廢棄電池的高效循環和環保利用;除此之外,UGB服務還可提供電池租用、以舊換新、應急充電、充電器配置優化等諸多增值服務。
倪捷坦言,盡管電動自行車目前還不能算是人們最為理想的交通工具,有些地方還以有損交通安全為由頒布“禁令”。但不可否認,就中國目前的發展水平,調整和提高電動自行車發展水平不無必要。
采訪中,記者參觀了一間停放著不同樣式電動汽車的廠房。“這就是綠源‘二次創業’的另一個組成部分。我們在繼續拓展電動自行車的發展,以滿足其在國內的剛性需求的同時,還要以在電動自行車上的專業精神來研究開發我們的電動汽車。”據倪捷介紹,在電動汽車方面,目前綠源集團已經投入了約300萬元,作為先期研發費用,聘請專家成立了“特種車”研發中心,并已生產出部分樣車。
(編輯:中國電動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