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2月19日起,印度商務部對從中國、泰國進口的商用車子午線輪胎加征反傾銷稅。印度限制中國輪胎進口,其最初用意是要保護本國的輪胎制造企業,但是看來這一目的并沒有達到,因為印度的輪胎市場本來就是供不應求,限制輪胎進口反而導致其汽車工業受損,可謂得不償失。
跟風美國自吞苦果
由于來自中國和泰國的輪胎進口劇減,印度國內市場上的子午線輪胎供應不足,導致多家汽車公司的商用車生產線被迫減產。塔塔汽車公司商用車部負責人彼薩羅迪日前表示,過去一兩個月,印度大部分廠家都遭遇輪胎短缺這一生產瓶頸,塔塔商用車為此不得不減產5%到10%,目前塔塔正與輪胎供應商商討解決辦法。印度另一家商用車生產商Ashok Leyland也抱怨說,政府限制中國輪胎進口后,自己的產量減少了20%。
印度汽車市場近年來發展迅速,但受制于輪胎業這塊短板,眾多汽車企業只能干著急。印度汽車生產協會主任迪利普·切諾伊對此深感無奈: “印度國內輪胎企業的擴展速度落后于汽車行業的需求,加上進口又受到限制,汽車生產企業除了減產還有什么選擇?”
印度國內汽車輪胎業已形成“卡特爾”,對內操控價格保證盈利空間,對外則積極向政府施壓,排斥進口輪胎。在美國限制中國輪胎進口后,印度隨后采取了跟進政策。
限制政策難以為繼
在限制中國和泰國等國輪胎后,印度主要輪胎企業都準備加大投資子午線輪胎,填補市場空白。但印度主要輪胎生產商阿波羅輪胎公司印度區總裁莎爾瑪坦言,即便印度和國際廠商增加對子午線輪胎的投資,未來3年印度國內輪胎依然可能供不應求,印度的輪胎產商將因此得到高額壟斷利潤。對此,印度汽車生產協會主任切諾伊說,與印度輪胎業的“卡特爾”做生意非常困難,所有印度汽車生產商都歡迎進口。
除了壟斷因素之外,印度輪胎生產技術遠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也是導致輪胎缺貨的一個重要原因。子午線輪胎生產能力是一個國家輪胎生產技術水平的重要標志,印度目前的子午線化水平僅為9%,而中國是70%,世界平均水平也達到65%。印度幾乎沒有全鋼胎生產線,而輪胎制造的原材料尼龍價格又過高,這使得其輪胎生產成本遠遠高于中國。可見,印度限制中國輪胎進口,實在是一個雙輸的決定。
印度駐華使館經濟與商務處一等秘書高志遠3月30日在北京舉行的2010中印發展論壇上表示,“貿易摩擦是很常見的事情,中印兩國之間 50%至60%的貿易摩擦最終是靠雙方協商解決的。分析人士認為,限制中國輪胎后發生的實際情況,將有助于促使印度部分解除對中國輪胎進口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