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深圳市于10年7月6日舉行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實施儀式,宣布在國家為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每輛最高補貼5萬元、純電動每輛最高補貼6萬元的基礎上,將為兩款車分別最高追加3萬元和6萬元補貼。
點評:
地方政府開始發力加碼國家補貼力度之大超預期:四部委6月1日聯合發布的《關于開展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的通知》明確要求各級地方政府作為實施主體要繼續在例如資金扶持、基礎設施建設、電池回收體系構件上加大投入。此次深圳市政府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正是對國家政策的積極響應,明確了地方政府對完善新能源汽車產業化發展大環境的責任,具有領先性質的示范效應。深圳市幾近翻倍的補貼力度超越市場預期,對其余試點城市也具有較大的引導作用,因此我們預計上海、長春、杭州、合肥等城市也會積極跟隨,并在年內出臺具有相似補貼力度的政策。
補貼籌碼加大新能源汽車初具吸引力:雙重補貼大大降低了成本門檻,加快了產業化進程。以比亞迪F3DM為例,官方指導價為16.98萬,扣除國家和深圳地方政府的8萬元補貼,實際裸車價為8.98萬元,與相同級別F3車型差價在2萬元之內。F3DM作為無需專業充電站的插電式汽車,配置了無極變速箱和太陽能電板,作為城市代步的車型已初步具備經濟性。從終端網點的反饋數據分析,我們預計比亞迪有望10年在深圳實現銷量600輛左右。
地方補貼-產業化進程加速強烈催化劑:6月1日出臺的《通知》拉開了新能源汽車產業化的大幕,但5-6萬元的補貼對高昂的電池、電機、電控設備來說仍是降低成本劣勢的第一步,來自地方政府的作為是扭轉產業化初期由價格、消費理念、基礎設施等造成不利局面的關鍵:電池等核心成本的降低以及性能的提升必須經過一個量變的過程,需求的提升將顯著增加動力電池的規模效應并豐富運營數據,真正將電動車市場從政策驅動轉向成本驅動。5示范城市也將以更加積極的姿態同中石油、中石化、中國電網、南方電網等大型能源企業合作,以盡快普及相應基礎設施。據此我們有理由對電動汽車產業化進程的速度和規模具有更加樂觀的判斷。
分析:
產業鏈受益公司及影響
深圳的整車及充電站建設相關企業將率先受益于政府的“解囊”:
比亞迪是唯一具有插電式、純電動汽車儲備、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整合的整車公司,具有國內獨步的磷酸鐵鋰電池技術。其核心產品F3DM和E6已從7月6日當日開始分別享受8萬元和12萬元的補貼,新能源汽車在深圳地域的開拓,有利于其積累動力電池產業化經驗并縮短規模經濟的進程。
從成本和基礎設施完善程度等角度考慮,純電動汽車仍缺少大規模市場化的基礎,但隨著國家、地方補貼政策的密集出臺,基礎設施建設逐漸成為短板。我們預計在地方政府的積極引導,充電站等基礎設施的建設會有較大提速:
電源、電表計量設備的企業,例如奧特迅(SH.002227)、泰坦科技(HK.02188)、威勝集團(HK.03393)將率先受益。
附注:F3DM經濟性分析
假設1:F3DM每年行駛2萬公里,預計其中70%為城市低速行駛、其余為高速行駛;
假設2:F3DM續航里程可達100公里,城市行駛可用電驅動、高速50%用油;
假設3:按照F3市區百公里油耗9.4、高速百公里油耗6.2L計算;
假設4:93號汽油:6.61元/L、深圳市電價:0.68元/kWh。
在不考慮可能的維修保養費用下,F3DM使用費用:約為3079元; F3使用費用:11158元,使用差價約為8079元,預計兩年左右時間可收回投資成本差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