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以“熱誠合作,推進創新”的主題的2010年東莞國際科技合作周開幕,旨在打造一個交流信息、對接項目、展示精品、增進合作的平臺。
在東莞國際科技合作周上一輛咖啡色車身、半敞篷造型的乘用車賺盡了眼球,這就是首輛莞產純電動車,已經經過性能測試,等待政府政策就有機會量產,這也意味著東莞離從零件到整車一條線生產整車夢更近了一步。
科技周的多位嘉賓也嘗了鮮,體驗新一代電動車的“手感”,評價車艙的空間很寬敞。因為是室內陳展,電動車并沒插上鑰匙,但研發方東莞中山大學研究院副院長宗志堅博士介紹,該車不是只能看不能開的概念車,而是已經過內測以及實操性能測試,并且經過中介機構的認可。
目前這輛車靠鋰離子動力電池作為動力,載人數5人,理論上能夠達到的最高速度為每小時120公里,最大爬坡度為25%,一次充電后視車速能連續跑230—280公里。由于電池的緣故,車頭稍顯笨重,但是別看“大鼻子”個頭大,車身重量只有1100千克,比一般的汽車還要輕巧一些。
這一輛車是在研究院搭建的平臺下,用東莞以及外地生產的電池、外殼以及零部件組裝而成,是真正意義上的莞產電動車。“在造價上,電池顯現出它的核心地位,全車造價12萬元,電池成本就達到50%—60%,逾6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