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向的國際化思路,經過多長時間的摸索?
魯冠球:我們從1978、1979年就開始走出去了。到美國是1984年,差不多有30個年頭。我們真正成功就是最近的10年,前面的20年其實一直都是跌跌碰碰。剛開始出去的時候國家政策也不允許,錢也沒有。現在國家讓你出去啊!
國外會不會有擔心,說中國人去了把技術拿走、人員解散?
魯冠球:(右手用力拍了一下大腿)這種事情也難怪他們。剛開始去做可能都是這種思想,除非練好了內功才出去。像我們剛開始出去也是這樣,這是一個逐步學習的過程。
A123這個事情大家都很反對,爭論很激烈!現在平靜下來了。原來一個民主黨一個共和黨都在爭論。奧巴馬左也難來右也難(兩只手做手勢)。我們收購成功,他們說美國的稅收、投資給中國人給競爭對手了。收購失敗了,他們會說你投下去的東西都打水漂了。對不對?都可以講的。
現在美國的電動車市場比較低迷,萬向對A123的投資風險會不會比較大?
魯冠球:風險是比較大的。如果沒有風險的話就輪不到我們了,哈哈哈。沒有關系。我們在國內已經搞了很多年了,已經具備一定的資源,美國我們也已經有基礎了。人們對清潔能源產品的需求也在逐步提高,發展的趨勢也越來越明顯。美國搞了這么多年,遇到這么多困難,包括在太陽能方面也遇到困難,我覺得是他們的企業對市場的預期和期望值太高了點。
2008-2009年美國汽車業受到非常大的沖擊,那個時候萬向的全球化步伐有調整嗎?
魯冠球:沒有調整。實際上大家現在說調整產業結構,現在調整的風險更大。應該在狀況好的時候去布局,到現在困難了,像現在的鋼廠和水泥廠,現在的太陽能行業,調不過來!本身效益不好,它有什么能力調?!這就需要別人的能力幫它調。幫它調就不是它的啦!
所以調整產業結構應該在平時好的時候做。
剛才講了在電動車領域的布局,在傳統領域,萬向有沒有想過超越德爾福等零部件企業?
魯冠球:現在大家都在往新興產業去轉,不可能,不現實。我們的傳統汽車零部件是不是到頂了?絕對沒有到頂。這個傳統產業,比如我們生產的萬向節,怎么做精做專,怎么把這個產業聯合起來?
我們不要總是說超越,我們要想怎么提高。一定要有時間的積累,不要急。而且我們國內的體制要放開,不要多管它(汽車企業)。體制不改,不可能(超越)!
萬向不說超過誰,是不是也不想讓競爭對手感受到威脅?
魯冠球:我講個故事給你聽聽。開始很早的時候,我做萬向節,是賣給傳動軸廠的。那么(準備)搞傳動軸廠的時候,(其它)傳動軸廠就不敢買你的萬向節,買你的萬向節你要吃掉我們的傳動軸廠。好,我表態,我就不生產傳動軸,我就生產萬向節,那么傳動軸廠才買我的萬向節。那么,現在我要搞電動汽車,他們(其它汽車廠商)說你要搞汽車,那么我不買你的電池。為什么?因為我在培育你,培育我的競爭對手,人家是這種心理。那你怎么辦?我們過去總結:有目標、沉住氣、悄悄干,一定要實實在在做出來大家認可了就好了。你千萬不要吹。你讓他們好了,他們得利了,他們一定會支持你。不要先把目標定高。
萬向在價值鏈上的位置還是有天花板的?
魯冠球:功到自然成。要有實力、實力、實力,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