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車教授”
在我國電動汽車發展歷程中,“孫逢春”是個可以銘刻在里程碑上的名字。
在他的帶領下,北京理工大學電動汽車研究開發團隊研制開發了我國第一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電動汽車動力系統,制造出我國第一輛電動大型豪華客車、第一輛電動公交客車、第一輛低地板電動客車、第一輛燃料電池電動轎車,并建成了我國第一個電動車輛國家工程實驗室及技術成果轉化基地。
人們不會忘記,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一個大亮點:55輛我國自主研發的純電動大客車行駛上路,為奧運官員、媒體記者和運動員提供24小時服務。在奧運史上,首次實現了中心區零排放。
這一切要追溯到2000年6月19日。那一天,北京2008年奧運會申辦委員會在洛桑向國際奧委會遞交了申請報告,承諾在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上使用零排放電動車輛。而把這一承諾從理想變為現實的,就是由孫逢春帶領的北京理工大學電動車輛科研團隊。
北京奧運“萬無一失”的承諾,是保障,是目標,更是責任。為了這份責任,孫逢春的作息時間表里,看不到一個周末和節假日,他的全部時間都用在了實驗室里,用在了課題研究上。
2003年12月,為了完成科技奧運電動汽車小批量生產任務,孫逢春更是夜以繼日。上班時間的忙碌就不用說了,下班后又要趕赴密云、通州和豐臺三家生產廠指揮生產電動客車,不到深夜回不了家,一個月駕車行駛近萬公里,提前10天完成863計劃和北京市政府交辦的任務。
天道酬勤,純電動公交運營體系的應用成為北京奧運會的重要科技亮點,兌現了“科技奧運、綠色奧運”的承諾,受到國內外的廣泛贊譽。此后的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都采納了這套純電動公交運營體系,實現了核心區的零排放。
“中國心臟”
“北京奧運會對于我們來說,絕對不是一場"汽車秀",而是一個展現中國標準的機會。”孫逢春說,“我們要告訴全世界,電動汽車應該這樣運行。”
這是一項歷史上規模最大、技術水平最高的電動汽車工程,面臨著技術路線、運營模式等多方面的問題。孫逢春知道自己肩上的責任,不僅是電動汽車在奧運會期間的運行,更重要的,是我國電動汽車產業化的未來。
孫逢春與汽車產業的緣分說來話長。1982年,他考取了北京工業學院(現北京理工大學)車輛工程學院工學碩士,畢業留校后,又于1987年赴德國攻讀博士學位。
在德國柏林工業大學學習期間,他用短短一年多的時間就完成了很多人通常需要四五年時間才能完成的博士論文。當時,導師主動提出留他在德國擔任自己的助手,被他婉言謝絕。德國大眾汽車公司技術開發中心力邀他負責籌建駐北京辦事處。對此,他也謝絕了。
孫逢春說,我要為中國的汽車工業做點事情。1989年,他回到了母校北京理工大學。回國時,所有的衣服和雜物都被他扔在了德國,行李箱里滿是他積累的汽車領域的最新資料和書籍。
1994年,原國防科工委與美國洽談一項軍轉民項目,開發研制下個世紀的重要交通工具—電動汽車。科工委商請北京理工大學派一位懂汽車、英文好,且對電動汽車有所了解的學者赴美國做翻譯。因緣際會,孫逢春被選中了。
由于在美國之行中表現出色,孫逢春被任命為國防科工委電動汽車管理委員會委員和技術部主任、國防科工委電動車輛技術開發中心主任、電動客車研制開發項目總設計師。
項目進展順利,整個車的總體系統由孫逢春負責,核心系統即動力系統則由美國西屋公司提供。在中美項目中擔當大梁,年輕的孫逢春春風得意。然而,不久之后的一件事,改變了孫逢春的后半生。
當時有一家香港公司要買這種電動客車,并把數十萬港幣的訂金提前匯到北京。沒想到,美國西屋公司突然將動力系統的價格從4萬美金提高到10萬美金。成本高于售價,生產計劃無法進行,北京方只好把香港公司的訂金退了回去。
“電動汽車不能沒有"中國心臟"。”這件事深深震動了孫逢春,他當即下定決心:“一定要有屬于我們自己的核心技術和核心創新能力!”
雷厲風行的孫逢春很快組建了一個四人科研團隊,創辦了北京理工大學電動車輛工程技術中心。四張桌子、一臺電腦,在學校一間簡陋的格子間里,孫逢春開始了對電動汽車核心技術—電機驅動系統的挑戰。我國電動車輛技術研發由此起步。
執著創新
“要做最先進的東西,不能跟在別人的后面。”在孫逢春的帶領下,北京理工大學電動車輛科研團隊一直從事電動車輛系統集成、核心關鍵技術的理論研究與技術攻關,取得了一系列開創性的理論與技術創新成果。
—1999年,首創驅動電機續流增磁理論及控制方法,讓中國首次擁有了自己的大功率電動汽車電機驅動系統。這套動力系統比美國同類系統成本低得多,是我國完全原創性的發明,獲得了2004年度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此后,成功研制了純電動旅游客車、純電動低地板公交客車、混合動力電動旅游客車、燃料電池汽車、純電動轎車等共20余種電動車輛整車車型,其中10種整車產品列入我國國家汽車產品公告。
—2004年,北京理工大學電動車輛科研團隊在國際電動汽車大賽上一舉奪得3座冠軍獎杯和18個單項獎牌,奠定了北理工在電動汽車研究開發、產業化和推廣應用的國際先進地位,得到國內外同行的高度評價。
—2005年,121路電動公交車駛向北京街頭,純電動客車項目正式開始產業化發展。北京市被授予亞太地區唯一一個“電動汽車示范城市”獎杯,啟動了中國電動客車商業化應用的開端。
……
在自主創新的過程中,孫逢春著力培養和鍛造了一支充滿朝氣的電動車輛研發隊伍,并于2008年建成了電動車輛國家工程實驗室。在長期的科技攻關和技術積累下,電動車輛國家工程實驗室取得了大批的知識產權成果,出版學術專著10余部,發表學術論文數百篇,獲授權專利近30項;主持起草了多項國家標準,建立了電動汽車充電站北京市地方技術標準體系;形成電動車輛專用技術規范和企業標準20余項,獲得12項軟件著作權登記,研究成果獲得國家發明二等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教育部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1項以及其他省部級獎勵多項。
這支團隊研發的純電動客車動力系統平臺,經過在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以及“十城千輛”項目中的批量應用,產業化進程蓄勢待發。目前,國務院已正式批準財政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改委等四部委提出的新一輪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方案,四部委正在制定實施細則并將于近期正式啟動。“電動汽車的推廣在技術上已經沒有問題。”孫逢春自信滿滿地說,“我相信到2015年左右,電動汽車不會再比普通汽車昂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