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是心中對清潔空氣的渴望,一邊是政府出錢出力,還有燃油價格升多降少的陪襯……這樣的境況之下,電動汽車受到冷落,是一件耐人尋味的事情。
“尋味”之時,再看看電動汽車的弟弟——電動自行車持續熱銷的盛況,更會令汽車行業的同仁們心里五味雜陳。也許,四輪的汽車,應該聽聽兩輪兄弟的經驗。
根據行業調查,目前人們不愿接受電動汽車,主要是不能接受它續航能力不足、充電不方便的硬傷。主因不一定是價格(否則,上海市民為何不笑納昂貴的牌照額度?)即使強調用車的經濟性,也是因為電池壽命短,換一次就要破費不少銀兩。電動汽車的性能還不能令人滿意,癥結似乎在于“電池”。然而,恰恰是因為電池,電動自行車打敗了人力自行車,成為很多市民不可或缺的代步工具。這些兩輪車的電池,性能遠不如電動汽車,那么究竟是什么讓兩輪兄弟如此風光?
說續航能力,電動自行車往往只能連續行駛三四十公里,而且使用一年后的數據更是難看。但是,普通人日常生活的行動半徑總是有限的,家庭、單位、孩子的學校幼兒園、附近的超市飯館……一天下來,充滿的電能也就能夠對付了。電動自行車的充電按理說也是很大的問題,但是一些公司單位或者小區的車棚加裝了插線板,一些居民從窗子垂下條條線纜。或者干脆把電池拿回家中,或者用居民樓的電梯把整車都放在家里。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的,大家總能想方設法用最簡便的方式解決問題。電瓶車失竊情況較之汽車,要嚴重得多,一年丟失兩三部的也不在少數,但這也無法澆滅人們購買、使用的熱情——大不了,就用電梯把整車搬到家中充電;或者干脆另買一部新車。一兩千元還是不難掏出來的。
歸結起來,電動自行車能夠熱銷,無非是因為便捷、實用、便宜。它為城市日程通勤而生——生的偉大!即使因電池短命、竊賊使壞而死,也是死得其所!
相比之下,目前的電動汽車恰恰沒有做到這三個方面。它們普遍有一個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外殼,里面是各種電子裝置、娛樂設施一應俱全,座椅皮飾啥的做得也相當考究。更夸張的是,電動汽車宣傳推廣的訴求點,也是強調電動汽車與燃油汽車同樣優秀(再加上一個環保概念的帽子)。想想看,與燃油汽車性能相當,也同樣可以爭面子,那么電動汽車的自重、尺寸自然相當可觀,必然面臨與燃油汽車同樣的車位資源日趨緊張的問題;各種保證駕乘舒適感的功能放在那里,必然面臨成本增加、價格甚至超過很多燃油汽車的問題,加上電池壽終正寢之后的再次投入,自然無法與燃油汽車競爭——上海市政府提供的昂貴牌照也無法彌補這樣的價差!
究其原因,還是定位不夠準。電動汽車沒有燃油汽車百年來發展完善的技術系統的支撐,卻要強調與后者同等的駕乘體驗以及展示身份品位的功能,只能成為“扶不起的阿斗”。沒有足夠的成本優勢,卻熱衷于打出一張稍顯空洞的“環保”牌,只能讓注重實際使用價值的消費者當作廠商的“營銷”噱頭。那么,目前階段受技術水平限制的電動汽車,是否也可以放下“轎車”的身段,而定位于實用,定位于小巧靈便,定位于低廉的價格?待日后技術成熟之時,再提高檔次,另謀大業。兩輪兄弟的致勝法寶,我們應該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