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的數量和質量是衡量一個國家創新能力的重要指標。2013年,我國知識產權創造取得新進展,發明專利申請受理量強勁增長,申請質量逐步提升。國家知識產權局副局長甘紹寧介紹,2013年,國家知識產權局共受理發明專利申請82.5萬件,同比增長26.3%,連續3年位居世界首位。共授權發明專利20.8萬件,其中國內發明專利授權14.4萬件,與2012年持平。尤為引人注目的是,截至2013年底,我國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已達到4.02件,提前兩年完成“十二五”規劃設定的3.3件目標。
甘紹寧介紹,2013年我國專利運用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全年專利權質押金額達254億元,同比增長80%。從2008年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試點工作以來,專利權質押金額累計達到638億元,年均增長112%,緩解了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融資難題。2013年我國企業發明專利申請42.7萬件,占國內總量的60.6%;我國企業獲得發明專利授權7.9萬件,占國內總量的54.9%,受理的專利申請一直呈持續較快增長態勢,年均增幅超過20%。專利申請量從一個角度說明了中國創新型國家建設取得的成效。專利數量是衡量創新能力的一項重要指標,但只是從一個方面體現了創新活動的產出。
專利申請量的快速增長,固然受到市場需求的拉動,而更為重要的則是得益于知識產權保護和科技績效評價激勵政策的推動。專利申請的原旨是增加企業競爭力和盈利能力。但是,有關統計數據顯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各級法院受理的知識產權案件中,專利侵權案件數量已高達數萬件,年均增長11.32%。在整個知識產權案件數量中位居第二。
細數中國企業的專利侵權案,各行各業都有,但其中尤為嚴重的當數中國電動車行業。這個行業是在國家投入極少且相關政策又不扶持的情況下,依托市場剛性需求做到世界第一的。四個輪子咱做不過洋品牌,二個輪子己經用實力成為世界霸主。在這塊凈土上,以臺鈴電動車為代表的一批創新領導品牌正在用實力向世界品牌邁進。遺憾的是,在這個年產三千萬輛產值高達數千萬元的朝陽產業中,由于進入門檻低,高度同質化的價格混戰中,也是中國知識產權侵權最為嚴重的重災區。往往是一家電動車制造企業花費了大量的科研經費研發出來的新產品剛投入市場,不出三天,高度同質化的克隆山寨產品就充斥市場,泛濫成災,損害研究開發企業和消費者的合法權利。
中國電動車行業侵權案例究竟有多少?相關部門迄今為止沒有一個準確的數據,但以這個行業高達二千多個電動車制造企業仿冒同質化的情況來說,保守估計有一半以上的產品都是仿冒貨。維法成本的高昂加上漫漫訴訟路,使以臺鈴電動車為代表的高新科技企業,面對侵權者的囂張氣焰,必須花費大量的人力和財力去維權。加上侵權者違法成本的低廉,使造假者更加有恃無恐,牟取不當暴利。因此,行業要自率,成為中國電動車行業今后轉型升級發展過程中的重中之重。只有讓侵權者付出高昂的代價,此風才能剎住,行業才能不斷前進。
創新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石,專利數量的提升體現了中國科技創新政策正在發揮積極的導向作用。自中國加入WTO以后,中國企業在參與國內國際市場競爭過程中遇到越來越多的有關知識產權方面的問題。尤其近兩年來,在從商過程中以知識產權保護特別是專利保護為核心的糾紛案例逐年增多。中國企業由于缺乏這些方面的知識和經驗,往往付出慘重的代價。有律師認為,中國企業要規避專利侵權,首要的是未雨綢繆,在產品開發、生產、營銷過程中,制定專利戰略,做到知己知彼,了解侵權者的第一手資料,運用法律武器,建立起自己有效的知識產權防范體系,不能只顧埋頭搞開發,使企業陷入被動的訴訟案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