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廣州開發區春園東路3號、5號熱鬧非凡,來自廣州開發區、黃埔區還有中心城區的人們,見證了目前廣州市內最大汽車充電場的落成。
按照國務院、廣州市有關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目標和規劃,廣州要于2015年年底前,建設各類充電站105個。那么,曾經感覺離我們很遙遠的電動汽車,是否正一步步朝我們的生活走來?
充電場提供“保姆式”全程服務
23日,由廣州市某公司研發的一整套純電動車運營使用、維修保養、充電的“保姆式”全程跟蹤服務同時亮相,包括布置充電樁的充電車位。充電樁設計的充電能力為2000KVA,布置充電樁有8KW-120KW大小直流和交流35個,可同時容納60臺大客車和10臺乘用車充電。
據介紹,在這套純電動車運營使用、維修保養、充電的“保姆式”全程跟蹤服務中,充電收費一項,按政府物價規定收取充電服務費用。客戶所能節省的,除低于自己購買柴油車的月費用外,主要還有一大筆能耗費用。以10米大巴車為例,按目前油價為每公里2元左右,而純電動大巴利用晚間充電,每公里僅1.3元左右。如以單位上下班車每天走100公里計算,節省的費用就是70元,每月22天就能節省1540元,一年可節省18480元。
街訪車主:多數不敢買純電動車
根據國務院加快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工作目標,到2020年基本建成車樁相隨、智能高效的充電基礎設施體系,滿足超過500萬輛的電動汽車充電需求。按照規劃,廣州要于2015年年底前,建設各類充電站105個,以應對目前充電設施不足的瓶頸。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羊城晚報記者了解到,廣州市目前已擁有純電動汽車1000多臺,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1000多臺,但配套設施充電場到目前為止,只有一家是對外開放的,老城區還沒有對外開放的電動車充電站,而在廣州大學城和廣州亞運城則分別建有電動汽車充電站。然而,后者在建成后,也遭遇過“閑置”的尷尬。
昨天,羊城晚報記者隨機采訪了20位廣州市車主,問其是否有更換純電動車的意愿。結果,多數車主表示,沒有意愿。其理由普遍是:充電難啊,沒有電,這車該怎么用啊?
相關資料顯示,2014年年底,廣州要完成46個充電站和3000個充電樁的建設,但記者無論是走訪廣州市主要城區及在百度上查閱,都難覓充電樁的身影。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因為充電樁少,純電動汽車售后公共配套設施不足,廣州大部分4S店(包括德系、日系)并沒有純電動的汽車可以購買。
沒有公共配套充電樁,私人安裝行不行呢?記者嘗試與自己所住小區的物管溝通,提出是否可以在樓下停車位安裝一個充電樁,得到的回復是:需要滿足以下條件才可以批準:一要有專門停車位;二要獲得消防安全批準;三必須征詢其他住戶簽名同意;四為了不出現樓宇電力超負荷運轉而導致停電情況,必須得到電力部門審核;五由電力部門給充電樁單獨安裝電表,因為廣州市政府尚無明文規定此類用電是按民用電費還是按工業用電費計費。
此外,物管方面還表示,因為占用了公共地方裝充電樁,可能還要繳納一定的管理費。
這么看來,電動車何時才能真正進入到百姓的生活,仍然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