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東升說,實施電機能效提升計劃,要從生產環節、用戶環節、市場機制和政策標準約束等多方面共同推動。生產環節需存量調整和增量提升兩方面相結合,存量調整包括現有落后電機淘汰和現有電機系統改造;增量提升是指在淘汰、改造舊電機基礎上盡可能采購高效電機。
他介紹,工信部將推進廢舊電機高效再制造,包括建立探索規范的廢舊電機回收利用體系、提升電機高效再制造技術、形成電機高效再制造相關標準。將加快高效電機技術研究及推廣應用,包括篩選一批高效電機設計、控制、匹配及關鍵材料裝備等領域先進技術,發布先進適用技術目錄,對技術先進、節電效果好、適宜進行規模化改造的技術,開展試點示范工程、制定專項推廣計劃等。
高東升表示,提升電機能效涉及多個方面,包含電機生產及使用環節,與電機生產企業配套的上游的材料、裝備,下游的風機、泵、壓縮機等企業,以及廢舊電機回收再制造領域。用戶環節成為推廣高效電機關鍵所在。工信部7月在全國各地組織培訓,讓更多企業認識到能效提升的政策要求、實施步驟和要求。工信部正在動員地方經信委系統把電機能效提升計劃作為近期提升工業能效重點任務和措施,要求地方在節能減排資金和政策上向電機能效提升計劃傾斜,支持當地電機生產企業,支持當地電機用戶改造提升。
他透露,為在用戶環節推廣高效電機,工信部將整合專業節能服務公司、金融機構、第三方節能認證機構等資源,推廣合同能源管理對用戶電機系統進行節能改造的模式。這樣,大量電機系統節能改造就會刺激高效電機需求市場,帶動電機生產領域生產更多高效電機產品,而且會拉動金融等社會機構投資,對當前擴大內需將起到積極推動作用。作為預期目標,工信部希望培育一批技術能力強、服務質量高、資源整合能力強的合同能源管理公司,探索更符合市場需求的運作模式。
以下為工業和信息化部節能司有關負責人就《電機能效提升計劃2014-2016年》答記者問實錄:
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質檢總局聯合印發了《關于組織實施電機能效提升計劃(2014-2016年)的通知》(工信部聯節﹝2014﹞226號),擬用3年時間,組織和動員全系統力量,通過政策引導、標準約束、監督檢察等手段以及市場化的運作機制,從電機生產、應用及回收再制造領域全面提升電機能效,促進電機產業轉型升級。記者就此采訪了工業和信息化部有關負責人。
問:請簡要介紹一下組織實施電機能效提升計劃的背景
答: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要求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著力推動能源生產和利用方式革命。工業是耗費能源、資源,產生環境污染的最主要產業,能耗占全國總能耗的70%以上,主要污染物化學需氧量(COD)、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約占全國的40%和85%左右。一方面,工業自身的可持續發展、轉型升級要求我們大力推進能源和資源節約。另一方面,工業還承擔著為全社會提供節能減排裝備和產品的重任。落實十八大精神,要求我們在狠抓工業節能降耗,推進重點行業、重點領域生產過程和制造工藝節能的同時,更加關注量大面廣的終端用能設備的節能,為推動能源生產和利用方式革命、構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作出貢獻。
電機是拖動風機、水泵、壓縮機、機床、傳輸帶等各種設備的驅動裝置,廣泛應用于工業、農業、交通、市政等多個行業和領域,是用電量最大的耗電終端設備。2016年,我國電機保有量約17億千瓦,總耗電量約3萬億千瓦時,電機耗電占全社會總用電量的64%、工業用電的75%。與此同時,我國電機的效率平均水平比國外低3-5個百分點,電機系統(電機與拖動設備)運行效率比國外低10-20個百分點。據估算,電機能效每提高一個百分點,每年可節約用電260多億千瓦時;如果電機系統效率提升5-8個百分點,每年節約的電量相當于2-3個三峽電站的發電量。這么巨大的電力消耗和節電潛力,必然是我們抓工業節能的重點,也要求我們下決心、下功夫去研究并組織實施。
此外,提升電機能效涉及方方面面,即包含電機生產及使用環節,還包括與電機生產企業配套的上游的材料、裝備,下游的風機、泵、壓縮機等企業及廢舊電機的回收再制造領域。為此,一方面我們要整合現有的政策,加快形成覆蓋電機生產、配套、使用、回收及高效再制造等全產業鏈完備的政策體系,充分利用激勵與約束機制推動電機產業轉型升級。另一方面,我們更希望通過整合資源、搭建平臺,探索市場化推進電機能效提升的模式和方法,使電機生產企業、配套企業、用戶企業、節能服務公司、金融機構及高效再制造企業等各方面都有利益,市場機制得到充分發揮。通過以上兩方面的努力,構建政策引導、標準約束與市場化運作相結合的工業節能新模式。作為新形勢下轉變政府職能、適應政府宏觀管理要求的嘗試,也為后續實施內燃機和工業鍋爐等工業用能產品能效提升專項行動奠定基礎。
問:在當前經濟下行的大環境下,實施電機能效提升對企業有什么好處?對促進經濟增長、產業結構調整有什么貢獻?
答:表面上看,實施電機能效提升計劃需要企業購買大量的高效電機來替換在用低效電機,在當前經濟下行、企業生產經營壓力較大的情況下,讓企業投資進行電機系統節能改造,似乎不合時宜。實質上,恰恰相反,通過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全面提升電機能效,不僅會給企業帶來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刺激高效電機的市場需求,促進電機產業結構優化,還會引導和拉動社會資金投向節能環保領域,對擴內需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從電機生產環節看,一方面,2016年,我國頒布實施了《中小型三相異步電動機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GB18613-2012)國家強制性標準,對照這一標準,我國90%的低壓三相異步電動機生產企業都面臨轉型升級的問題,即電機產品能效至少提高一個等級(能效提高3%以上),這是國家的強制性標準,沒有討價還價的余地。另一方面,自2014年開始,國家實施節能產品惠民工程高效電機財政補貼政策,對納入國家高效電機推廣目錄的生產企業給予補貼,且補貼的額度和范圍不斷擴大,財政補貼由15-60元提高到31-100元,今年又將風機、清水離心泵、空氣壓縮機等電機的下游配套產品列入補貼范圍,對采購上述高效產品的用戶給予補貼。貫徹執行好國家的約束與激勵政策,將加快推動電機產業結構優化調整。
從電機用戶環節看,一方面,我們將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加強對重點用戶使用高耗能落后電機情況的專項監察,指導企業加速電機系統節能改造。另一方面,我們將整合專業節能服務公司、金融機構、第三方節能認證機構等資源,推廣合同能源管理對用戶電機系統進行節能改造的模式。用戶只需提供低效電機淘汰及電機系統節能改造需求,不用花一分錢,就可以由節能服務公司完成節能診斷、方案設計及系統改造任務,用戶完全可以“坐享其成”,并且后續還可以分享實實在在的節電收益。這樣一來,大量的電機系統節能改造就會刺激高效電機的需求市場,帶動電機生產領域生產更多高效電機產品,而且還會拉動金融等社會機構投資,對當前擴大內需將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問:請您介紹一下提升電機能效的總體思路和目標
答:電機能效提升的總體思路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工業節能“十二五”規劃要求,以提升電機能效為目標,緊緊圍繞電機生產、使用、回收及再制造等關鍵環節,加快淘汰低效電機,大力開發和推廣高效電機產品,擴大高效電機市場份額;加快實施電機系統節能改造,建立健全廢舊電機回收機制,推進電機高效再制造;加強政策支持和引導,完善測試方法,強化標準規范約束,嚴格市場準入,加強監督管理,逐步建立激勵與約束相結合的實施機制,全面提升電機能效水平,促進電機產業轉型升級,推動“十二五”節能減排目標順利完成。
電機能效提升計劃中提出:到2016年,實現電機產品升級換代,50%的低壓三相籠型異步電動機產品、40%的高壓電動機產品達到高效電機能效標準規范;累計推廣高效電機1.7億千瓦,淘汰在用低效電機1.6億千瓦,實施電機系統節能技改1億千瓦,實施淘汰電機高效再制造2000萬千瓦。預計2017年當年實現節電800億度,相當于節能2600萬噸標準煤,減排二氧化碳6800萬噸。
除此之外,我們還希望達到四個預期目標:
(一)電機產業實現轉型升級。通過供給環節貫徹落實強制性電機能效標準,鼓勵電機生產企業自主開發出一批高效電機產品,引導行業結構調整,淘汰一批、整合一批,重組一批,實現電機生產企業組織結構優化。
(二)培育一批合同能源管理公司。培育一批技術能力強、服務質量高、資源整合能力強的合同能源管理公司,探索更符合市場需求的運作模式。
(三)建立市場化投資運作的節能機制。探索出一條政府引導方向、企業主體實施、社會機構參與的市場化節能模式。這是我們非常重要的目標。
(四)探索工業節能長效機制。協調政府相關部門、動員全系統力量,共同組織實施,建立上下聯動,互相協調配合,推動工業重點領域、重點產品節能的長效機制。
問:實施電機能效提升這么寵大的系統工程,將采取什么具體推動措施呢?
答:電機能效提升有兩個關鍵環節,一是電機生產企業,二是電機用戶企業。
針對電機生產企業,我們將聯合國家質檢總局,組織對電機生產企業執行國家強制性能效標準情況進行專項檢查,即在今年年底前,企業通過自查整改,生產的電機產品均要達到國家電機最低能效標準要求。如果到期仍不達標的,將依據有關法律法規進行關閉或者處罰,這是節能法里面明確規定的。同時,我們要將不達標的企業名單及產品型號通報有關部門,進行公開曝光,銀行不給貸款,用戶不得采購。如果在這個過程中,電機生產企業要改造,我們支持,需要重組,我們鼓勵。這項工作,是從源頭上控制生產企業生產低效電機的硬措施和硬任務。同時,我們也將充分利用節能產品惠民工程高效電機推廣等系列財政補貼引導電機產品結構升級。
針對電機用戶企業,重點是推進低效電機淘汰和電機系統節能改造。我們將組織重點用電工業企業參照《高耗能落后機電設備(產品)淘汰目錄》和《在用低效電機淘汰路線圖》,進行自查,鼓勵企業把淘汰低效電機與電機系統節能改造相結合,以電機系統節能改造為主線,統籌推進高效電機推廣、低效電機淘汰、電機與拖動設備間匹配性改造等工作。我們要求年耗電1000萬千瓦時以上的重點用電企業,在摸底自查的基礎上,要制定3年(2014-2016年)的電機系統改造計劃,列出改造時間表、路徑和模式。我們將整合節能服務公司、節能量認證機構、金融機構等市場資源,大力推進合同能源管理模式進行電機系統節能改造。我們不要求企業一年內完成全部改造,但三年內總應該基本實現。同時,我們將組織監察力量對照企業改造計劃進行專項監察,對成效顯著、有示范效應的給予支持;對態度不積極、淘汰及節能改造進度滯后的企業,采取必要的措施并公開曝光。
此外,還有兩項重點任務,一是推進廢舊電機高效再制造。包括建立探索規范的廢舊電機回收利用體系;提升電機高效再制造技術;形成電機高效再制造相關標準。二是加快高效電機技術研究及推廣應用。包括篩選一批高效電機設計、控制、匹配及關鍵材料裝備等領域的先進技術,發布先進適用技術目錄。對技術先進、節電效果好、適宜進行規模化改造的技術,開展試點示范工程,制定專項推廣計劃等。
問:我們關注到電機能效提升計劃中提出要突出抓好重點用電工業企業,這是怎么考慮的?
答:據統計,全國年耗電1000萬千瓦時以上的重點用電工業企業有3萬多家,電耗總量約占全部工業電耗的80%。重點用電企業對實現電機能效提升計劃各項目標任務至關重要。突出抓好重點用電企業電機能效提升,基于三方面考慮:
一是《節約能源法》對重點用能企業有明確的要求。《節約能源法》第五十四條、第十六條、第十七條等對重點用電企業節能措施、能源利用效率,及淘汰落后用能設備的機制和制度方面都有明確的規定,這是重點用能企業的法律責任。二是國家對重點用能企業有明確的要求。《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國家12部委《關于印發萬家企業節能低碳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也要求萬家企業要依照法律法規、產業政策和政府規劃要求,按期淘汰落后產能,不得使用國家明令淘汰的用能設備和生產工藝。要加快老舊電機更新改造,積極使用國家重點推廣的高效節能電機。三是重點用電企業要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重點用電工業企業能耗大、排放多,節能潛力相對較大,是節能減排的重點。同時重點用電工業企業管理規范,技術支撐和資源整合能力強,資源環境約束趨緊的壓力要求重點企業必須要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我們希望重點用電工業企業把節能減排作為企業可持續發展、提升核心競爭力、樹立企業良好形象的高度去認識,把國家提升電機能效的政策貫徹執行好,做出成效和表率,形成以點帶面的示范引導作用。為此,我們提出將電機能效提升工作與重點企業節能減排目標考核相結合,抓好重點用電企業電機能效提升工作。
問:為什么提出大力推進合同能源管理模式進行電機系統節能改造?
答:合同能源管理是一種新型市場化節能激勵機制,基于這種機制運作的節能服務公司,通過與用能單位簽訂合同,為用能單位提供節能診斷、方案設計、融資、改造等一條龍服務,并以節能效益分享等多種方式回收投資和獲得合理利潤。而電機系統節能改造是指把電機與拖動設備作為一個系統統籌考慮,即鼓勵企業在制定電機能效提升改造計劃時,首先選用高效電機替換低效電機,再進行電機與拖動設備間匹配性的改造,實現高效電機推廣、低效電機淘汰、電機與拖動設備匹配改造等目標任務的協調推進。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推進電機系統節能改造有這么幾個好處。一是有經濟效益。據測算,如果僅把低效電機換成高效電機,節電率不過3%左右,相對一次性批量購買高效電機的成本而言,投資回收期較長,一般在8年以上,企業積極性不高。如果利用適宜的技術,在高效電機替換低效電機的基礎上,再進行系統間匹配性的改造,在很多領域,節電率能達到15%以上(有些領域達到50%以上),這樣,投資回收期一般為2年左右(有些不到1年),無論是企業還是節能服務公司,都比較有積極性。二是用戶可以實現零投入。節能服務公司可以根據企業要求,選用節能效益分享型等不同模式(節能量保證型、節能效益分享型、設備租賃型)進行電機系統節能改造。企業在先期不用投入一分錢的情況下,就可以由節能服務公司通過融資或其他途徑進行電機系統節能改造,大大提高了推進計劃的可行性。三是節電效果更好。電機系統節能改造,涉及到電平衡測試、方案設計、系統優化等技術的整合,專業性較強,技術含量較高。專業節能服務公司相對重點用戶更有優勢,電機系統節電效果會更好。
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推進電機系統節能改造方面,我們已有幾十項成熟的技術和典型應用案例,效果都很好。下一步,我們將篩選發布一批掌握核心技術、服務質量高、資源整合能力強的合同能源管理公司,推薦給重點用電企業。并建立合同能源管理公司、重點用戶、第三方節能認證機構、金融機構間的對接合作平臺,通過多方共同認可、互相約束的市場化模式,進一步提高企業進行電機系統節能改造的信心、降低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