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是汽車業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
《報告》指出,“十二五”期間,中國汽車產銷量依然保持穩步增長的趨勢,但是增速開始放緩,五年內汽車保有量增加了11000萬輛,達到17200萬輛的歷史最高水平。同期,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迅速。
2015年,全球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銷量陡增至55萬輛,中國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銷量占到33.1萬輛,不僅在全球新能源車銷量中占到60%,而且占中國汽車總銷量的1.35%,實現了“從0到1”的質變。
業內外普遍認為,銷量占比突破1%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數據拐點,其說明新能源汽車在汽車市場中的作用已經不容忽視,并預示著新能源汽車將進入快速增長的新階段。特別是,燃油汽車產銷量增速放緩,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卻在高速增長,近兩年的年增速都保持在300%以上。
電動汽車的快速增長,為未來汽車向著智能網聯化發展提供了基礎條件,也引起資本市場廣泛而深入的關注,尤其是2015年以來投資者跨界進入的案例不勝枚舉。“十二五”期間,我國新能源汽車從規模和技術上都取得較大的進步,汽車產業向電動輪的轉型也為新進者跨界而來降低了門檻。
因此,《報告》認為,伴隨著傳統汽車制造商與外部投資者的大規模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將必然出現新的商業模式創新。由新能源汽車大發展所引發的汽車業新一輪轉型升級,已經站在了時代的風口浪尖,正日益成為不可阻擋的時代新潮流。
未來汽車業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競爭格局已形成
《報告》課題組成員之一、清華大學全球產業4.5研究院副院長李東紅認為,未來汽車和互聯網技術與理念相結合是大勢所趨。“那些最終掌握了未來智能汽車核心技術、更好地洞察市場的真正需求、找到產業發展有效模式的企業,將是未來電動智能汽車的主力軍。”
而一些之前與汽車產業并非太多聯系的其他行業企業,很可能因為在動態中擁有了新型電動汽車產業中領先的關鍵要素,從利基市場做起,不斷突破,最后實現贏者通吃。
《報告》認為,一個巨大、劇烈的產業變革時代,其實已經在汽車領域拉開了帷幕。并指出了未來參與汽車產業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競爭的六種類型企業。
第一類是傳統的國有汽車制造企業,如一汽、東風、上汽長安、北汽、廣汽等。國有汽車制造商傾向于與互聯網企業合作,獲取車聯網、智能駕駛的解決方案,各司其職、取長補短。
第二類是國外汽車制造企業,如日產、奔馳、寶馬、豐田、通用汽車等。相對于國內企業更愿意發展純電驅動的路線,國外廠商有各自的研發和量產計劃,技術路線更加多樣;在發展模式上,與國內企業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高投入、擴產能的做法也形成鮮明對比。
第三類是民營傳統汽車制造企業,如比亞迪、吉利、長城等。如比亞迪涉足汽車電動化相對較早,擁有豐富的量產車型,在全球的產銷量、運營規模和產品覆蓋范圍上來說,表現也較為突出。
第四類是汽車業內人士新創的汽車公司。隨著電動汽車逐漸由小眾市場向大眾市場轉移,一些汽車從業人員都加入了創業浪潮中,形成“圈內人創業,圈外人財務投資”的合作模式。目前此類企業的典型代表有望于2016年取得純電動乘用車生產資質。
第五類是從互聯網跨界而來的企業,如特斯拉、樂視、蔚來等。吸引大量汽車從業人員廣泛參與整車的設計與制造,形成“圈外人創業,圈內人打工”的合作模式。如特斯拉從高端跑車做起,2015年全球銷量已突破5萬輛。
第六類是Google、百度、阿里巴巴、騰訊、華為、Uber等高科技公司。這類企業致力于掌握核心部件、車聯網技術或者智能化解決方案,傾向于和傳統汽車企業合作。
《報告》指出,上述六類企業背景、實力、發展模式等迥然不同的企業將在智能電能車領域展開角逐,并對汽車業及相關產業發展產生深刻影響,汽車業的洗牌已經不可避免。融合了新技術、新投資者和新發展模式的汽車業,必然以嶄新面貌出現在消費者面前。
政府應與時俱進推動行業發展
對于車企和政府應如何應對和推動變革中的汽車產業發展,《報告》也給出相關建議。
對于傳統車企來說,《報告》建議其應高度重視汽車產業新業態。具體而言,一是要重視汽車行業的平臺型企業,汽車企業不僅要為客戶提供一個安全、便利的交通工具,還要為客戶提供一整套出行服務,包含駕乘、充電、運營、維保等服務場景;二是要選擇優秀的零部件供應商發揮協同效應。如果主機廠仍然習慣占壓供應商資金、通過并購整合產業鏈,追求短期利潤的最大化,最終會重蹈傳統汽車核心零部件空心化的被動局面。
對于行業新進者來說,《報告》則建議其應面向市場深耕細作。一是要深耕整車制造,不斷提高產品性能;二是要將資金和人才用到實處;三是要正確對待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政策紅利。即企業不能為了獲得財政補貼而盲目上馬、急于量產,應注重技術投入和產品開發,要致力于打造市場歡迎度高、不依賴于補貼的汽車產品,滿足用戶的各種真實需求。
對于政府而言,《報告》則建議,政府要與時俱進推動行業發展。應適時調整針對電動化、智能化等趨勢發展相關的政策,加快汽車向電動化、智能化、輕量化的轉變。此外,政府要加強國家層面的統籌協調和部門之間的配合,緊跟技術快速迭代和業態創新的趨勢,提高監管水平,推進行業監管改革,提升我國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產業變革的國際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