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上半年鋰電行業并購投資呈現出井噴的態勢,產業兼并購事件30余起,涉及總金額達700億元。從16家上市電池及電池材料企業的財報狀況來看,資本運作頻繁,其增速令人瞠目結舌。而縱觀上半年全球鋰行業發展,日韓企業占主導地位的格局仍未改變,鋰離子電池材料高端產品領域主要為國內少數企業與國外產品之間的競爭,而技術含量低的產品領域的競爭則集中在國內較多企業之間,產能過剩帶來激烈的競爭,也將對鋰離子電池材料的關鍵技術發展提出更高的要求。
行業黑馬初長成
當前,新能源汽車的飛速發展給鋰電產業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鋰電池企業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成為整個有色金屬行業的一匹黑馬。
2016年上半年鋰價先揚后抑,逐漸趨于穩定合理區間。根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鋰業分會統計數據顯示,鋰產品上半年的均價分別為:工業級碳酸鋰13.3萬元/噸,電池級碳酸鋰16.2萬元/噸,氫氧化鋰15.3萬元/噸。電池級碳酸鋰市場貨源緊張,利好支撐強勁,目前市場主流成交價格為15萬元/噸左右,高端成交價格在15.5萬元/噸左右。
價格的高企顯然大部分原因是得益于國家政府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大力扶持,目前我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受益于此,動力鋰電池作為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核心部件迎來了發展良機,同時也將需求傳至上游的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隔膜、電解液、碳酸鋰、鋰精礦等。盡管在上半年,國內鋰電池產業受到新能源汽車“騙補”檢查,以及《汽車動力蓄電池行業規范條件》企業目錄發布的影響,加速了市場優勝略汰的競爭體制,但這并未影響企業的投資熱情。
截至目前,2016年上半年鋰電產業兼并購事件30余起,涉及總金額達700億元。從16家上市電池及電池材料企業的財報狀況來看,資本運作頻繁,其增速令人瞠目結舌。上中下游產業鏈的整合兼并購事件不斷,產業鏈高效整合升級成為產業發展主線,同時,這一現象也標志著鋰電產業鏈已經開始從數量時代向質量時代進化。
伴隨著汽車產業的發展,電動化已逐步成為全球汽車產業發展的3大趨勢之一。作為電動汽車關鍵部件之一的動力電池的核心材料,鋰產業是未來發展的朝陽產業和世界競相發展的新興產業。國內外的眾多企業都已經投入大量資本,涉足這片藍海。在政策不斷利好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車市場需求持續走高,行業處于爆炸式發展之中。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今年1~5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31.4%和134.1%。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認為,我國新能源汽車不僅當下處于高速增長期,也是汽車行業的發展方向,鋰電產業發展前景廣闊。2016年上半年,鋰行業企業已呈現出強強聯合態勢,主要目的在于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形成規模效應,實現產業鏈的高效整合。
伯樂一顧價增萬
2016年,新能源汽車市場仍然是國家重點關注方向。自2015年國務院發布了《中國制造2025》規劃,其中明確大力推動包括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等在內的十大重點領域突破發展。明確繼續支持電動汽車,推廣發展新能源汽車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推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戰略目標指出,到2020年自主品牌純電動和插電式新能源汽車年銷量突破100萬輛,在國內市場占70%以上;到2025年,與國際先進水平同步的新能源汽車年銷量300萬輛,在國內市場占80%以上。去年9月底,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了一系列支持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措施,包括各地不得對新能源汽車實行限行限購。
1月19日,工信部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全國2015年新能源汽車的產量及銷量分別達到34萬輛和33萬輛,較上年同期分別增長334%和343%。鋰離子動力電池是新能源汽車的核心,而電池材料是決定動力電池安全、性能、壽命、成本的關鍵。新能源汽車的快速增長為碳酸鋰、氫氧化鋰等原料供應商帶來難得的市場機遇。在2月2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國家確定進一步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措施,并要求相關城市政府部門及公共機構購買新能源汽車占當年配備新車總量比例提高到50%,進一步確保了新能源汽車市場未來保持高速發展,大部分機構對新能源汽車市場在未來幾年的發展依舊保持樂觀態度。政策的持續熱推讓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不斷升溫。
與之配套的政策是國家能源局于6月7日下發《關于促進電儲能參與“三北”地區電力輔助服務補償(市場)機制試點工作的通知》(國能監管[2016]164號),該文件是今年3月份能源局市場監管司起草的《國家能源局關于電儲能參與“三北”地區調峰輔助服務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見稿)》的最終落地版本,該文件是今年第一份針對儲能行業的實質性支持政策,出臺時間超預期,且內容較征求意見稿更細致、完善,鼓勵應用范圍更廣。
政策在“電改”大背景下出臺,電力市場化程度提升將打開巨大儲能市場的觀點逐漸顯現,儲能重磅政策落地利好鋰電儲能發展。就目前電儲能技術路線中,成本最低的鉛炭電池儲能,單位投資1200元/kWh和0.5元/kWh的充放電度電成本令其在許多應用中可以不借助任何補貼實現盈利。
以工商業用戶單純用于電價差套利測算,當峰谷電價差大于0.8元/kWh時,無杠桿投資回收期可低至5年,若考慮節省的容量費和參與需求響應等電力服務輔助所獲得的額外收益,則投資回收期將更短。而鋰電儲能盡管成本仍顯著高于鉛碳,但由于具備高能量密度和高倍率充放電能力的優勢,在部分應用場合中,如需要高倍率充放電的“秒級/分鐘級調頻服務”或是對設備占地面積較敏感的商業和居民儲能市場,仍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根據國外經驗,電力市場化程度越高,儲能設施的商業模式也就越多、潛在市場也就越大。
日行千里引人傲
新能源汽車風頭正勁,在它的拉動下,中國的鋰電池投資也迎來了井噴。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累計銷售33.1萬輛,約占全球總銷量的1/3。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車市場,到2020年,自主新能源汽車年銷售量有望突破100萬輛。而今年這一數字還在飆漲。
工信部公布數據顯示,1~4月,我國電池制造業主要產品中,鋰離子電池累計完成產量17.6億自然只,同比增長14.3%;其中4月份當月完成產量5.0億自然只。據鋰業分會和安泰科鋰業專家預計,2016年國內新能源汽車增速將保持在50%以上,國內動力電池需求量將達到25.6Gwh,同比2015年拉動碳酸鋰需求增量約為1.2萬噸。預計全球其他傳統行業對碳酸鋰需求預計增速5%~10%,拉動碳酸鋰需求增量約為1萬~1.5萬噸,全球碳酸鋰總需求量增加約萬噸。
鋰電池產業高燒之下,鋰也成為了熱門大宗商品,在2015年其他金屬難逃下滑趨勢時,鋰價仍漲28%。高價刺激下,鋰電池原材料企業正在緊鑼密鼓地布局今年是鋰產品擴產的重要年份。企業大舉進軍鋰電池生產領域,令電池原材料價格水漲船高。據中國電池網的不完全統計,僅今年上半年,在鋰電池細分領域,中國已有54家動力電池的上中下游上市公司發布了投資擴產計劃,投資金額累計近1160億元人民幣。高盛在此前的一份報告中稱,鋰可能就是21世紀的“新石油”。高盛預計,到2025年,電動車市場對鋰的需求將增長11倍,達到超過30萬噸。
企業熱情高漲的同時,地方政府也敏銳地捕捉到了鋰電池的熱潮,以青海“十三五”將打造千億元鋰電產業基地為例,青海省宣布將加大鋰資源產業鏈投資力度,力爭到2020年把青海打造成全國有影響力的千億元鋰電產業基地。據數據顯示,青海省已探明鋰資源儲量占全國儲量的80%以上。“目前,青海已初步形成了鹽湖提鋰、碳酸鋰、正負極材料鋰電池制造等上下游一體化的產業鏈。鋰產業加速向集群化、規模化方向發展,正在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青海省省長郝鵬說。郝鵬表示,未來青海將把加快發展鋰電等新能源、新材料產業作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加強鋰產業關鍵技術和配套技術的研發,加大鋰資源產業鏈投資力度,培育中國鋰產業的青海系。
圍繞著鋰電池,產業鏈的合作協同能力正在加強,在技術研發和產業化上都有了快速提升,例如中國科學院青海鹽湖研究所位于青海柴達木盆地西臺吉乃爾鹽湖的千噸級高純氯化鋰生產線已全線貫通,產出的氯化鋰產品純度達到99.5%。但目前,技術研發和產業化脫節的問題仍然存在,需要進一步發揮產學研的合作力量。工信部部長苗圩表示,未來,通過協同技術、設備、人才、資金等各類資源,前沿技術和共性關鍵技術研發供給、轉移擴散和首次商業化的鏈條將被進一步打通。
誰知天外已飛仙
目前,世界電動汽車基本以鋰電池為主,在20多年的發展過程中,日韓中已基本上壟斷了全球鋰電池供應,市場份額高達95%,其中日本市場份額達60%以上,韓國為30%,中國為8%。由此可見,在公眾眼中我們引以為傲的資本,卻成為我們井中觀天的一塊坐石而已。
在鋰電池產業發展方面,三方優勢領域不同:日本技術實力雄厚,鋰產業的自動化程度高,產品質量好,但由于產品成本始終居高不下,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日本鋰電產業的全球擴張,近年來已有逐步被韓國趕超的趨勢。韓國技術水平略低于日本,但憑借該國特有的大財團優勢,可集中資源重點發展。近年來,韓國電池企業在中國陸續建廠投產,降低了鋰電池生產成本,有助于搶占中國這個全球最大電動汽車市場。相較于日韓,中國企業技術水平有待提高,發展方向尚不明朗,但在大規模制造方面,中國企業極具優勢。近幾年中國加大對電動汽車相關產業投資,鋰電池產業鏈完善,發展速度驚人。
有專家分析鋰電池產業未來將呈現出3個發展趨勢:一是小容量鋰電,下游需求主要來自消費類電子,包括平板和智能手機等;二是新能源汽車等大功率大容量動力鋰電應用;三是新能源儲能和電力調峰調頻儲能等各種儲能電池應用。
由此可鑒,鋰電池廣闊的下游應用前景將帶動鋰電池材料的總體需求和結構變革,尤其是新能源汽車動力鋰電池市場將為鋰電材料帶來巨大需求。鋰電池材料在產業鏈中屬于技術含量較高、附加值較高的產品。因此,為順應鋰離子電池的發展方向,未來鋰離子電池材料將預計有兩個發展方向,在小型的便攜式應用上,突出的是材料的高性能,尤其是高的能量密度,其對成本敏感度較低,強調使用時間長、輕薄體積小;另一個發展方向是低成本及安全性,主要是應用于由于材料使用量大而對成本十分敏感的大、中型應用領域。在新能源汽車電池,尤其是乘用車動力電池中,鋰離子電池材料將需要兼顧和平衡以上兩個方向。
據有色金屬研究機構安泰科鋰產業報告分析,隨著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后期將逐年減少,或將刺激碳酸鋰需求量逐穩,預計今年全球碳酸鋰需求將達21萬噸。而碳酸鋰的供給剛性明顯,即使全球規劃產能全部達產且全年滿產,2016年全球碳酸鋰供給僅能增加4.77萬噸,總供應量約20萬噸,供需基本平衡。碳酸鋰供給緊張的格局仍將延續,考慮到新增產能投放的進度較慢,預計2016年國內鋰供需仍將短缺1.2萬噸,支撐價格保持穩定。雖然目前下游進入需求淡季,鋰產品價格有所回落,但價格逐漸趨穩并回歸理性區間,且支撐力度強勁,鋰價依然保持強勢地位,這未嘗不是一件好事。預計三季度碳酸鋰價格或將維持平穩。
從全球鋰離子電池供給格局來看,中日韓仍舊占據全球鋰離子電池市場的主要份額。與此同時,競爭格局逐漸顯現:鋰離子電池材料高端產品領域主要為國內少數企業與國外產品之間的競爭,而技術含量低的產品領域的競爭則集中在國內較多企業之間,產能過剩帶來激烈的競爭,在一定程度上壓縮了利潤空間。國內廠商未來仍將具備承接國際產業產能轉移的機會,而具備完善產業鏈基礎和高端材料技術儲備的國內廠商將受益更多。隨著鋰電池應用領域的增長和變化,也將對鋰離子電池材料的關鍵技術發展提出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