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份,西安新增一家新能源汽車運營公司,這不是古城第一家,但卻是古城規模最大的一家,鄭德明就是這家公司的“掌門人”。鄭德明相信這樣可以改變,從新能源汽車運營的商業模式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環境。
西安,是第一站
在鄭德明的一個月里,至少有20天出差在外,或是奔波于全國各個運營分公司,或是考察與開發新的運營市場。看上去更像“工作狂”的“霸道總裁”,與人閑聊時更愿聊起西安。“去西安了,我告訴你去哪里玩,去哪里找西安美食”、“西安電影制片廠有很多舊物道具,很有年代感”“西安城墻的年代與建筑的厚重,西安秦腔的豪氣與腔調”。這些仿佛都是一個地道陜西人的家鄉情懷。倘若僅從聊天的內容判斷,你會覺得他是個“西安土著”,而事實上他是一位東北人。東北平原生來的豪放,與關中平原的溫及沉穩在鄭德明的性格中得到了很好的融合,而在日后的各種決策中似乎都能看到這種性格的影子——理性和果斷。
如今鄭德明有著兩個重要的身份,綠洲新能源集團副總裁、杭州綠田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總經理,綠洲集團開辦了國內第一家民營新能源商用車運營公司,經過四年的發展其份額在國內新能源商用車運營領域穩坐第一把交椅,目前在全國20多座城市建起了運營分公司以及辦事處。在杭州上城區解放路85號,鄭德明的辦公室位于大樓的第10層,緊挨著辦公室的會議室有一張地圖,密密麻麻的標注著運營市場的區位。那是鄭德明從2015年初至今在整個行業里留下的所有足跡的縮影,也是他的戰場。
在進入行業之前,鄭德明在企事業單位工作了多年,2012年辭職下海做過傳媒公司,打造了國內第一家裸眼3D和全息成像的技術團隊,2014年創造了第一個自有品牌---樸素,在互聯網領域用了半年時間做成互聯網文玩行業的翹楚,做過素食茶齋,還經營過酒吧。2013年其著作《中國式飯局》更是以230萬本的銷量成為國內社科類出版物銷售冠軍,此后的《資源整合贏天下》、《舌尖上的力量》等系列叢書也銷售不俗,成為享有名氣的暢銷書作家和市場銷售資源整合專家;多年的工作和經商的經歷讓鄭德明對政策與市場的把握更加準確。在決定進入行業之前,鄭德明就對政策進行了深刻的剖析。如何定位、怎么整合、做出怎樣的改變,在他的心里早已有桿秤。
“我對生活始終有著很美好的向往”鄭德明說。做樸素,做素齋,對鄭德明來說是一種興趣使然,這也與他自己的性格有關。他一直稱自己根本就不是一個商人,雖然身在商海,但他更注重有品質、有內涵的生活。也正因如此,柴靜的《蒼穹之下》給了他前所未有的觸動,他開始思考電影《美人魚》里的問題“如果這個世界上沒有一滴純凈的水,也沒有一口干凈的空氣,我們活著可還有意義?”
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不是因為復雜,是因為做起來就意味著開始一條新“長征路”,而鄭德明想試試。
撇開商人的身份,鄭德明更像一位帶著浪漫主義色彩的詩人,但他又是理性的。憑著自己對市場與政策的把握,他在2015年初踏入新能源汽車領域,接受其最好的兄弟也是行業領路人綠洲新能源集團董事長王坤先生的邀請,在西安成立了第一家運營公司,這是鄭德明在行業里的第一站。
綠田,是一次變革
2015年11月,以鄭德明為掌舵人的西安運營公司成立,首批投入新能源商用車100臺。截止到2015年底,這家剛成立的運營公司就步入正軌。這一年,鄭德明,在西安已經生活了15年。
正如詩人還沒來得及向眾人朗誦自己的作品就開始新的創作一樣,鄭德明再次接受集團的建議,在與浙江一家新能源完整產業鏈的集團公司達成合作之后成立了杭州綠田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鄭德明正式出任總經理一職。
如果說新能源汽車市場化推廣的核心在于尋找到一種適合的模式,那綠田本身就是一種模式,對綠洲來說這家年輕的公司更是一種變革。
在鄭德明的規劃和實踐里,綠田應該在行業里打造一個生態圈,這個生態圈當有“山”,有“水”。綠洲的運營核心是專注車的運營,新的公司在運營經驗上做了提升,確定了完整的四大版塊。第一版塊是做車,不僅做商用車運營,也做物流車、專用車及乘用車的運營,同時借助集團龐大的國內運營網點開始從事新能源汽車的銷售;第二板塊是做充電樁及充電站運營;第三板塊是做儲能電池再回收利用;第四版塊是做互聯網,要打造樁聯網及車聯網。“前三者是綠田打造的三座大山,互聯網就是環繞這三座山的水,用水把山盤活,做新能源汽車綜合運營商”鄭德明說。
在鄭德明看來,綠田實現“互聯網+新能源汽車”是一個必然。隨著運營車輛的增加,綠田需要通過互聯網的大數據管理和監控車輛運營,隨著不斷增加的充電樁及充電站,綠田需要搭建一個完善的樁聯網,通過樁聯網滿足自有車輛的充電需求,同時建立在共享共贏基礎上,通過樁聯網滿足大眾充電需求。
從西安到杭州,鄭德明需要開拓一片新的疆土,建在杭州的總部就要成為鋪開全國市場的“大腦中樞”。運營一家全新的公司,擺在鄭德明面前迫切需要解決的是如何打開局面,讓綠田迅速在市場上擁有自己的話語權。
借助集團的運營經驗和優勢,鄭德明帶著綠田同樣選擇了運營難度相對更高的新能源商用車。但區別明顯的是這一次鄭德明放棄了利潤很高的新能源公交車,轉向了通勤車與旅游車。
選擇通勤車與旅游大巴并非刻意去標新立異,是由需求而來,是長遠利益與短期利益以及成本與利益之間博弈的結果。鄭德明絕對不是一個只會談情懷的商人,他清楚只有公司活著,運營模式活著,才能一步步實現情懷上的那些許諾。在這一點上,鄭德明對數字極其敏感。
選擇通勤車與旅游車是綠田差異化發展的一次嘗試,結果的成功也在鄭德明的意料之中。鄭德明分析稱,公交每一天的行駛里程在300公里左右,一年差不多10幾萬公里,電池的質保期為5年20萬公里,這就意味著投入車輛的電池在2年內就無法使用,但在運營成本中電池占據一半以上,更換電池在當今依舊還是天價。與傳統汽車比較,就意味著用戶需要花更多錢才能保證投入車輛繼續使用。但通勤車和旅游車不同,通勤車單日行駛里程不到80公里,續航要求更低,雖然利潤較低,但運營時間長,維護成本很低,收益更穩定。
旅游行業的一日游也是一種商機,正常的旅游大巴運行成本極高,每公里達到2.5元,純電動大巴在同等情況下1公里僅需7毛錢左右。針對一日游而言,由于旅游地點的固定,充換電相對更容易實現。綠田的差異化選擇也使企業在全國迅速打開市場,并獲得話語權,運營也迅速呈現“星火燎原”之勢。
鄭德明告訴記者,綠田馬上會啟動一個移動餐車,移動售賣車的項目,這個項目將新能源汽車與移動餐飲進行了融合。項目預計在今年9月份啟動,首批投入車輛將達到2000臺,鄭德明透露,這一項目落實也是需求倒推的結果,在行業里首創了自定義式的新能源汽車。“新能源汽車推廣一定是要反應用戶需求,流動餐飲看似是老百姓的小買賣,但整體需求卻是龐大的。”。
升級,是一次整合
“綠田新能源與東風時空攜手為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再推一款經典產品ER30......”7月28日,鄭德明在自己的朋友圈發了這樣一條消息,并配上了車型圖片及一張自己身著潮流T恤和短褲的圖片。這該是鄭德明低調的宣布綠田進軍乘用車運營的一次圈內“新聞發布會”。8月2日,鄭德明在大廈10樓的會議室召開了一次會議,為整個團隊分析乘用車運營的政策及市場環境。進入乘用車運營勢在必行,而同在規劃內的還包括新能源物流車。
熟悉綠田的人不難發現,對綠田來說這是一次很明顯的轉型升級。如此一來,在整個“車、樁、儲、網”系統中,“車”的版塊將涵蓋商用車、專用車、物流車及乘用車所有領域。綠田接下來要做什么,做成什么樣,自然也將成為這個行業關注的焦點。
這才是鄭德明,可以靜靜地在運河旁邊找一間古色古香的茶樓享受生活,在他看來工作太快,需要放慢腳步。走出茶樓或者一間詩情畫意的民宿,他又能自信地成為焦點。
新能源商用車在運營上對資金、資質、充電要求都非常高,利用商用車的經驗進入乘用車和物流車,對鄭德明而言,這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因為他已經不擔心綠田在市場上的話語權問題。鄭德明說,涉足乘用車與物流車,渠道、模式和團隊都是現成的。原先商用車的模式,可以當地銷售,可以以租代售,也可以與當地運營商合作,因此前期物流車與乘用車完全可以適用這種成熟的模式。
當然這種自信不僅來自理論行的分析,在商用車運營之初,鄭德明已經為這種轉型升級做了鋪墊,充電樁與充電站的建設就是最好的支持。為滿足自身車輛的充電使用,綠田前期已經在市場上鋪設了大規模的充電站與充電樁。“我們的商用車充電站,多數都是直流大功率,在這種場景下很容易鋪設交流快充與普通交流充電樁,能很好的解決物流車與乘用車充電的問題。”
創新,是一種共享
近幾年國內市場在新能源汽車推廣上也遇到了瓶頸,充電樁、充電站的建設就首當其沖。梳理媒體公開報道不難發現,充電市場的運營商在建設充電樁與充電站時,解決用地、變壓器、大功率用電上一直困難重重。鄭德明總結稱,單純為建樁、建站而進行的運營,至少要花費一到兩年時間才能最終建成。
不同的是,綠田在整個運營市場是一家少見的既做車又做樁的企業。在進入物流車與乘用車運營后,在模式創新上鄭德明也將開始新一輪的部署,這種部署的核心是共融。鄭德明透露,在原有充電站的基礎上,綠田要把每個充電站打造成小型的新能源綜合體。在這個綜合體內,商用車、物流車、乘用車都可以進行充電,甚至可以嘗試“充電站+換電站”的模式;同時借助綜合體打造“司機之家”,利用充換電時間,為司機提供休息服務。如此布局的好處在于,運營商可以通過“司機之家”收集問題,并將問題很好的反映給整車企業。不僅如此,廠家還可以在綜合體內展示產品,司機可以試乘試駕,借此增強用戶粘度。
“司機之家”在運營層面延伸出更大的意義當在維保。鄭德明稱,在“司機之家”的平臺上車輛充電和維修保養可以同時進行。“傳統的汽車有4S店,將來新能源汽車也應該有,未來哪一家把維保做在前面,哪一家就會擁有更多的話語權”鄭德明解釋稱。增強用戶粘性的過程也直接保證了充電樁及充電站的使用頻率,這就為后期充電樁、充電站的廣告投放提供了可能,形成一條完整的產業鏈。
直面問題,是一種態度
在這個行業里,鄭德明是沉穩的,也是犀利的,在行業的圈子里是一位“敢言”的代表。對整個行業的分析鄭德明有自己的見解,在他看來2016年國內新能源汽車表現出很明顯的理智、警醒與共贏的特點。
對騙補的調查、物流車推薦目錄遲遲未出、商用車補貼下降等行業信號的釋放都表明行業在走出一味的瘋狂生長,轉向更理智的發展;不僅如此,國家的政策變化也給行業參與者帶來警醒,無論是車廠、運營商,還是配件商都要規規矩矩做事,合理合法合規的推動行業發展。
當然這其中,鄭德明更看重共贏,他認為在過去的半年多里,行業舉行了多場有價值的論壇與沙龍,運營商也自發的聯合起來,探討政策、分析市場,共謀出路。“我們現在就需要把傷口撕開,解決問題,運營商之間要不斷融合,分享經驗,共享模式,通過公開傳播為運營商不斷積累實戰經驗,謀取未來發展”鄭德明如是說。
在行業里做行業的事,鄭德明也深諳這個行業目前的問題。對此鄭德明告訴記者,目前整個行業暴露的問題首先是產品問題,目前國內的產品研發及生產并不是以用戶需求為出發點,而是以政策補貼為導向,用戶體驗和使用很難保障;其次是市場應用,在產品應用上,正向開發明顯優于逆向開發,但目前大多數主機廠電池、電機、電控三大件均很少獨立開發。“這就像三兄弟生活一樣,大家一起長大更了解彼此的秉性,契合度非常好,但目前國內新能源汽車三大件配合度依舊很差。”鄭德明形象的比喻說。
除了產品及應用,鄭德明認為更大的問題暴露在維保上。電動汽車不同于傳統汽車,傳統車的維保非常密集,但新能源汽車自2012年借助政策紅利大規模發展開始,主機廠都只注重擴大生產,維保一直滯后,隨著使用越來越頻繁,眼下的維保很難匹配。而在這一點上,鄭德明相信綠田布局的“小型綜合體”可以產生有利影響。
安全也是一大難題,“車是要坐人的,凡是涉及生命,問題都很嚴重。今年也陸陸續續有一些燒車事件,雖然沒有人因此喪命,但誰也難以保證每天行駛的車輛都可以僥幸逃過災難。”如果未來需要用戶得到更放心的體驗,安全是必須保證的前提。
未來,是一種情懷
“世界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在新能源汽車運營上,鄭德明只是運營群像的個體。對鄭德明,甚至是整個運營圈而言,他們都是先行者,沒有成熟的經驗可供參考。在未來的種種可能難以預料時,鄭德明喜歡用魯迅的這句話勉勵自己。
“我們很踏實地將每個想法落地,不斷形成經驗,也許我們會走得很辛苦,但對后來者而言,大家能走的路將更寬,更方便。補貼、政策有與沒有,或多或少,行業都要找到未來,要正常的運轉,這個過程中運營商的作用和責任很大。”對鄭德明來說,運營商要始終以滿足客戶需求為責任,在促進行業健康發展中不斷將客戶需求反映到主機廠,由主機廠研發生產更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將新能源汽車踏踏實實應用到生活中。
“電影《美人魚》里有句話很值得回味,如果這個世界上沒有一滴純凈的水,也沒有一口干凈的空氣,我們活著可有意義?選擇了這個行業當有這樣的情懷,有堅定的毅力走下去。也許我們這一代人看不到預期的美好,但幾代人之后呢,一定會還世界一個潔凈的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