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發文將對老年代步車、低速電動車進行重點整治。實際上低速電動車早在全國范圍形成了規模千億級的龐大市場。就在“北上廣”大力推廣不限行、不限購的新能源汽車同時。那些非法生產、非法銷售、非法使用的低速電動車,更是打著新能源環保旗號,干著非法產銷用的“勾當”。甚至通過“利益交換”,讓一些媒體為低速電動車洗白而搖旗吶喊,造勢助威。
1、什么是低速電動車?
主管單位曾有規定,車速超過100公里、續航超過100公里,有資格申請為合法的電動汽車(實際合規的電動汽車審批標準和細則有很多,就不在這里贅述)。與之相反,可以被認為低速電動車。
在太多城市的低速電動車銷售網點幾乎都以無需駕照為賣點,通過一些不良網站宣傳。盡管這些低速電動車看似價格便宜,但整體售價區間可從1.5至6萬元不等,例如其中的”明星”產品御捷、雷丁等等,平均售價接近3萬元。
一般這種低速電動“官方”標定的續航里程維持在100至200公里之間,配備的鉛酸免維護電池在5至7塊左右,單體價格基本上在500至1000元左右。電池部分成本也就在2500-3500元左右,剩下的就是車架、懸架、覆蓋件、內飾、座椅等等,亂七八糟加起來估計整體成本價也就不過一萬元,整車利潤率接近售價一半以上。難怪不少網站著力宣傳,幾乎全是塑料覆蓋的內飾,宣稱“內飾豪華”。
2、低速電動車環保么?
低速電動車生成轉正的一部分原因就是宣稱自己環保,不過饅頭褶再多也不能當包子賣。這貨根本沒有什么“內涵”可講。正規受補貼政策的純電動車包括電機、電控、動力電池三大部件,僅動力電池一項就有N多復雜技術。除了純電動車研發技術與實力之外,還要依托成熟的整車主機廠作為支持。低速電動車使用的鉛酸電池本身含有大量鉛,且使用周期短,處理不當會造成永久性污染。此外,這種電池與鋰電池相比屬于傻瓜電池,無需配備任何管理系統,且只能慢充,并且極易發生自燃事件。其充電時充電接收電流過小基本維持在5A,不能進行快速充電,否則蓄電池會有發生爆炸的危險,如果發生爆炸電池中的酸性液體也會對人產生二次傷害。春節來個快充,全村人都能看煙花加煙火表演了,備注離遠點。
3、低速電動車安全么?
低速電動車安全嗎?這貨基本毫無安全可言,按照此前某網站說法,低速電動車普遍時速在50km/h,其本身足以承受這種時速沖擊。先不說能跑多塊,作為交通參與者低速電動車理應行駛在非機動車道,但實際情況卻非如此。行駛進機動車道你就是交通參與者,無法符合國家規定的碰撞安全,請出去別瞎湊熱鬧。
除了不符合規則之外,這些低速電動車也是將能省則省發揮到了極致,整車大部分覆蓋件基本上就是塑料件,需要沖壓的部分鋼板也不可能是最好的。至于模具也是能湊合就湊合,反正生產出來的東西還要打膩子找平。這樣的工藝安全就別提了,過一段時間車身表面就會產生爆漆現象。
4、低速電動車生產、銷售、使用合法嗎?
在前文王一就用非法生產、非法銷售和非法使用來描述低速電動車產業鏈。如果這些低速電動車真的合法,那就會在全國范圍大張旗鼓的賣了,更不要哭著喊著申請轉正了。其實這種低速電動車用的生產資質就是園區觀光車,就是公園里面那些游覽車資質,也就是說生產上路車型就是違法。可面對利益誘惑管他那,生產一天是一天,賣出一臺是一臺。制造企業與經銷商很明白自己銷售的產品并非合法身份,與此同時當前低速電動車市場缺乏相關監管,造成粗制濫造、非法生產、非法銷售這就造就了非法使用非法上路等問題。
低速電動車基本屬于“黑著賣”、“黑著買”、“黑著開”并不具備任何合法身份,也因此不能購買強制保險、和商業保險。宣傳中不用駕照可以是著重宣傳重點,可考駕照科目一就是交通法規,交通法也是法,馬路也不是誰家開的,想走哪走哪。這種低速電動車本身設計上就互相抄襲,長得差不多還沒拍照,闖紅燈逆行咋的路都是他家的,撞人撞車接著就跑,都不給碰瓷的機會。
5、低速電動車為何要轉正?
喊著要轉正就是這些生產廠家心里根本沒底,不知道自己什么時候就被查封了。其實他們要求轉正的依據就是《新建純電動乘用車企業管理規定》中規定標準,生產純電動車型一次充電續航里程不得低于100公里,0~50km/h加速小于5秒及最高時速大于100公里等技術指標。此外,還需要沖壓、焊裝、涂裝、總裝四大工藝。其實,不管怎么規定,這生產的畢竟是車,是一個需要上路參與復雜交通的交通工具,您跑到100km/h以上,且沒有相關碰撞措施,連個安全氣囊都不給,明白人誰敢開啊。
6、誰能阻止進擊的低速電動車?
其實凡事的發展畢竟有相對應的土壤,低速電動車如今攻克的大多都是生產地周邊城市,至于一、二線城市基本上僅攻陷了部分郊區地帶。不過,如今他們的日子也不好過,隨著電動車普及,整體動力電池供應鏈得到了很大的發展,電池單體售價下降,導致不少入門型純電動車入市,售價區間3至6萬元不等,正規、合法身份的它們擠壓了低速電動車市場,以至于大城市幾乎滅絕了低速電動車生產土壤。
7、長城和御捷合作生產電動車?
就在“雙積分制”推出不久,長城就與御捷達成合作協議。長城需要御捷在生產低速車的車型和經驗,通過長城現有的造車資質為御捷“洗白”,以獲得電動汽車的銷量為其“稀釋”傳統車的“平均油耗”。而御捷則通過與長城的合作獲得“合法”身份,繼續用“洗白”的低速電動車在合法市場銷售,“獲取”財政補貼。
“你有科學我有神功”,長城和御捷的合作,或成為低速電動車轉正的最佳“案例”。實際上卻是在規則范圍內打擦邊球。
筆者有話說:
農村包圍城市是低速電動車快速發展的路線,巨大的利潤空間導致這些生產廠家根本不在乎合不合法,冒著隨時查封的風險繼續“黑著賣”、“黑著買”、“黑著開”,加之不良網站宣傳,高喊轉正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試問滿城盡帶低速電動車,正常交通還不癱瘓了,碰瓷的都的被逼著轉行。
不過,好在正規純電動車發展迅速,整體產業鏈得到了良性發展,新車終端售價得到了很好的改善。踴躍出一批國民車型例如北汽EC200、眾泰E200、知豆D2s等等,這些車型不僅方便了消費用車需求,更是在一定程度上消滅了低速電動車生存土壤。